最近有個很火的詞——“不好好說話”,意思是指在人的相處里面,關系越是親密的人,越愛不好好說話。

那些不好聽的話,有時是暗諷挖苦式的揶揄,有時是正話反說式的教導,有時是父母習慣性的打擊和否定。在日常生活中,不好好說話已經慢慢的成為了很多家庭的日常相處模式,像一日三餐里放的鹽,融于日常。
那么不好好說話會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?
不好好說話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
家里面有一個人不好好說話,就會導致一家人都不好好說話?!吧罹褪且幻骁R子,你怎么樣對待它,它就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你?!备改溉绻缓煤谜f話,日積月累起來,孩子會受到一定的影響。

孩子長大之后,不再逆來順受時,就會以父母不好好說話的方式懟回去,這是導致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。
不好好說話,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傷害。對孩子冷嘲熱諷的這種教育方式稱為“打擊式教育”。

很多孩子因為這些話語心靈受到打擊,尤其是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,很容易因為語言的打擊變得自卑,沒有安全感,最后會導致孩子疏遠自己的父母,甚至不愿意與人溝通。

不好好說話,漸漸的孩子會變得沉默寡言,甚至導致孩子與他人相處時不敢向別人提出自己的疑問,不敢表達內心真實想法。
家長應該怎么做
有一項對 1000 多名未成年人進行調查分析發現,在家里被“經常罵”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,有25.7%的孩子“自卑”,有 22.1%的孩子“冷酷”,有 56.5%的孩子“暴躁”。
幾米說,小孩寧愿被仙人掌刺傷,也不愿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。
所以父母們應該要試著換個方式表達,讓逆耳的東西聽上去變得順耳一些。
”都幾點了還不知道做飯?”
”我都跟你說多少遍了?“
”不然呢?”

這些話看上去很平常,但卻會讓孩子感到很不舒服。生活中,父母應避免使用這樣的反問句。
用言語來否定或是貶低孩子,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?;蛟S很多家長是無意的,但是這種無心的話語也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內心感受。

因此,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,父母應該多點鼓勵孩子,而不應該反向貶低孩子。
“你不喝水,生病了別來煩我?!?/p>
“餓出胃病,又要我花錢!”

關心,不是越大聲越能表達得好;關心,不能用吼罵的聲調來表示;關心,更不能用責備的語氣來詮釋。
不要責備孩子,有話好好說。因為當責備的話語說出口,即使父母是在關心孩子,但是孩子的第一反應卻是:我病了,才不告訴你呢。
呵護孩子成長,讓孩子在探索中學會與他人溝通、相處,是冠軍營地一直秉持的理念。
在家庭中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榜樣,只有父母以身作則,孩子才能夠被正面引導。唯有父母懂得更多與孩子溝通的技巧,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。因此教育孩子,從好好說話開始。